阅读历史 |

第973章(1 / 2)

加入书签

郭圣通被废后,其子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就连刘彊的太子之位也是保留了两年之后,才因为刘彊多次主动请免才施行的。而东海王一脉,从刘彊起,传承至今,从无中断。

郭圣通共有五子,刘彊以外的四个儿子都封了王,济南王刘康、阜陵王刘延是因为无子而国除,中山王刘焉、沛王刘辅也是传承至今。

郭氏亲戚恩宠不衰,连郭圣通的叔父郭梁的女婿陈茂都能以恩泽封侯,近乎滥赏。

包括郭圣通本人,虽然被废,却以沛王太后终老,后来还得以陪葬北邙。

要说光武皇帝或者嗣君排斥冀州人,实在说不过去。

不可否认,冀州人的仕途与南阳、汝颍相比不够顺畅,但那不是朝廷有意为之,而是形势使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朝廷下几道诏书就能解决的。

如果审配真想拿汝颍人的家眷为人质,与朝廷谈判,只能说他想多了。

说句不能宣诸于口的话,刘协求之不得,正中下怀。

杨彪想到了刘协会拒绝他的请求,却没想到刘协会如此果决,甚至不给他解释的机会,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他本想再劝两句,一看刘协如困兽般的神情,又咽了回去,躬身告退。

皇后难产,生死未卜,现在不是说这事的时候。

刘协也没理杨彪。

一来是的确没心情,二来是不能给杨彪任何希望。

杨彪夫妻都是明白人,知道审配这个要求很过分。但他们也不能直接拒绝,否则没法向汝颍人交待,尤其是当袁夫人还是当事人亲属的情况下。

在袁隗、袁基等五十余人被杀的情况下,袁汤这一脉就剩下袁绍、袁术。袁术只有一个儿子,袁绍的儿子倒是多,但除了袁谭之外,都控制在审配手中。

袁夫人不能见死不救。

类似的情况还有荀氏。

托荀彧的聪明,早在董卓乱政之初,荀氏就迁到了河北,依附韩馥。如今脱身的只有荀彧一家人,其他人几乎都在邺城。

如果审配真打算玉石俱焚,荀彧这一脉也将损失惨重。

不出意外的话,荀文倩肯定也会来求情。

——

经过华佗的手术,伏寿暂时保住了一条命。

但是对伏寿本人来说,她却觉得自己已经死了。她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连眼睛都不想睁开。

她生的是个皇子,出生的时候已经没了气息。

难产的原因是胎儿过大,而伏寿本人平时又运动不足。如果不是华佗当机立断,最后的结果大概率是一尸两命。

但伏寿不觉得,她宁愿用自己的命换儿子的命。

得知自己将来可能再也无未能受孕,她心灰意冷,连刘协进来的时候,她都没睁开眼睛看一下。不管服侍她的桥氏姊妹怎么提醒,她都没有反应。

华佗等人惴惴不安的跪在一旁。

看到胎儿是男孩的时候,华佗差点崩溃了。他清楚这个失误可能引起多少不必要的猜测,如果有人说他是为豫州系着想,故意断了伏寿的希望,以便荀文倩有机会母凭子贵,他是解释不清楚的。

刘协看了一眼,叹了一口气。“诸君辛苦了,平身,下去休息吧。”

“陛下,臣……”华佗磕了个头,冷汗涔涔。“臣判断失误,罪该万死。”

“你有什么失误?”刘协挥挥手。“行了,就算是判断失误,朕也是主要责任。你们别多想了,回头把这次医案好好整理一下,总结一下得失。”

“唯!”华佗再拜。“谢陛下。”

“华太医留一下,其他人退下。”

太医们领诏,退了下去,只有华佗站在一旁。

刘协在床边坐下,用手绢擦了擦伏寿额头,轻声说道:“阿寿,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不必如此沮丧。”

伏寿的眼皮颤了一下,缓缓睁开眼睛,泪水沿着脸庞滑了下来。“陛下,臣妾不能再为陛下生一儿半女,生不如死。”

“别哭,越是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强。”刘协用手绢轻拭她的泪水。“且不说你才十九岁,只要好好调养,还有恢复的机会。退一步说,就算你真的不能受孕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怎么解决?”伏寿抽噎着。“臣妾只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

“朕不能保证你一定会有自己的孩子,但朕可以保证,你会有一个有伏氏血脉的孩子,如何?”

伏寿一惊,转头看着刘协,眼中露出希冀的光芒。“陛下?”

“朕和你订一个五年之约。五年之内,如果你能受孕,自然无话可说。五年之内,如果你一直不能受孕,朕就从你伏氏中挑一个女子入宫。”

伏寿喜极而泣。

这无疑是最好的结果。只要是有伏氏血脉的皇子,是不是她本人的就没那么重要了。

而且她清楚刘协刻意控制后宫规模,这一个名额有多珍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