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5章(1 / 2)

加入书签

“臣一时失神,还望陛下恕罪。”荀攸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取过裴俊的记录,迅速浏览起来。

刘协笑笑,却没说话。

最近荀攸经常走神,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荀攸很快看完,略微思索了一下。“诸君所言,已经很周到。臣只想说一句,我军千里远征,补给不易。成败不仅取决于某一场战役的胜负,而是无数战斗的综合考量。所以,作战不仅要胜,还要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力争能以战养战,切不可一时痛快。”

荀攸回头看了一下刘协,刘协微微颌首,表示同意。

荀攸接着又说道:“我知道,诸君都有卫霍横绝大漠的雄心壮志。但陛下亲征却不仅仅是为了建功立业,而是为大汉存亡争取一线机会。现在不是卫霍当年的大汉,没有七十年的积储可用,也拿不出数以十万计的精锐。在座诸君,以及帐外的三千精锐,便是大汉最后的希望。若能中兴,诸君之功,必不逊于云台诸将。”

张绣等人互相看看,不约而同的点头赞同。

形势并不乐观,他们并非不清楚,只是不愿意想得太多而已。

荀攸停顿了一下,最后说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三千人同心,必能横行天下。诸君,努力!不负此生,不负陛下。”

张杨湿了眼眶,躬身行礼。

“愿如侍中所言。”

张绣、王服也很兴奋,跟着行礼。

张绣大声说道:“臣愿与陛下同心,共破匈奴,平定并凉。”

大战将至

对荀攸的发言,刘协也有点意外。

这不是军师,这是政委啊。

读书人就是读书人,想得多,也想得远,站的高度也不一样。

不像张杨等人,只想着怎么打赢眼前这一仗。

诸将散去之后,刘协又留荀攸说了几句,表示感谢。

他身边年轻人多,冲劲用余,沉稳不足。的确需要荀攸这样的中年智者平衡一下,以免失于轻率。

荀攸一反刚才的慷慨,没说几句,就主动告退了。

面对如此情景,以作诗惜字如金著称的刘协也只能徒呼奈何。

好在他已经习惯了,很快就调整了情绪。

拿来刚才的聊天记录,回顾了一下作战的安排,确认没有什么疏漏之处,刘协起身走出了帐篷。

蔡琰连忙放下手里的笔,抱起刘协的大氅,跟了出来。

“陛下,外面冷,别着了凉。”

刘协由蔡琰帮着披上大氅。他现在有点明白蔡琰为什么要跟着来了。虽说他身边有虎贲、侍郎,可是做这些事,还是女子比较在行,尤其是年长一些的。

论照顾人,蔡琰比伏寿细心周到。

“你进去吧,我随便走走。”

蔡琰点头答应,退了回去。她知道刘协有巡营的习惯,毋须她跟着。

刘协叫来王越,出了中军大帐。

沿途有不少将士正在加固营帐,还有当值的将士走过,见刘协走过,他们都停下来行礼。刘协一一颌首示意,偶尔询问几句,并不刻意。

军中将士已经习惯了这一幕,也不觉得与天子说话有什么不得了的事。

不知不觉的,军中将领的态度也跟着好了不少,打骂士卒的事情难得一见。

刘协去左侧的张杨大营看了看,又去右侧的王服大营看了看,还到匈奴人的大营前转了一圈,最后回到大营,着重看了一下甲骑的情况。

甲骑是他的杀手锏,也是由他直接负责的核心力量,自然要格外重视。

甲骑骑士正在做战前安排,在三个百骑长的带领下熟悉地形,进行战斗预演。

一旦发生战斗,如何走位将关系到战斗力的发挥。安排不好,自乱阵脚,不能杀敌事小,惊了马,反冲御帐,那才是大麻烦。

领司马之职的骑都尉郭武赶了过来,向刘协行礼。

“陛下,甲骑已经准备好了,随时能战。”

刘协很满意。“士气很足,不过还是要注意休息,保持体力很重要。”

“陛下说得对。”郭武回头看看神情兴奋的骑士,一脸鄙夷。“听说匈奴人可能就在附近,一个个兴奋像得小公鸡似的,就差伸长脖子打鸣了。”

刘协忍俊不禁。“利器在手,未曾一试,难免兴奋。”

郭武点点头。“可惜没有斩马剑,步战难免逊色一些。”

刘协叹了一口气。

他其实是想过为甲骑装备斩马剑的,毕竟甲骑都是精挑细选的勇士,不仅能骑战,步战也是一把好手。有重甲护体,毋须盾牌,双手握持的斩马剑才是步战利器。

或者直接上陌刀。

但斩马剑的要求太高,耗铁量也大,裴潜实在做不到。

“先将就着用百炼刀吧。等朕有了钱,再给你们换更好的装备。”刘协充满希望的说道。

——

大河西岸,沙漠边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