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94章(1 / 2)

加入书签

考虑到对华人世界的好感,艾伦威尔逊就不拿出来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了,两倍赔偿这个数字并不过分。某大国可以拒绝,用建国之后发展的技术换也行,比如说类似光刻机的专利来交换。

交换给英国,英国还可以顺便指点一下专利保护的问题,要是让那些小日子不错的人发现了没有专利意识,就等着羊毛被薅干净吧。

刚开放那段时间,某大国的各地企业,几乎被日本人扫荡的干干净净,这个损失根本无法计算。

艾伦威尔逊到时候会准备一个共享专利的合同捆绑投资意向,有了英国这个老牌帝国主义的加入,日本想要占便宜就难,共享总比被白嫖好吧。

这谈不上吃亏不吃亏,改换门庭能不付出一点代价么,反复横跳不付出代价,有这种好事下次一定要告诉他,他也想要找这么一个环境。

夫妻二人最终从一辆很有战斗民族风格卡车面前停下,两双眼睛都对这一型号的卡车充满了兴趣,“你觉得怎么样?”

“看起来似乎很可靠。”艾伦威尔逊沉吟半天给出这个一个词汇,“很有美国老的风格。”

“美国人的产品,就是我们这边的苏联产品。”帕梅拉蒙巴顿打趣着,传统工业美国并不是欧洲的对手。

帕梅拉蒙巴顿直接询问这种卡车的详情,显然苏联的工作人员也是受过英语培训的,该车动力采用一台排量389升、最大功率386千瓦的d12a-525水冷柴油机,与主战坦克的发动机为同一型号。发动机之后是分动箱和液力机械变速箱。

为了提高坎坷道路通过能力,车辆装备了轮胎中央充气系统。悬挂为扭杆式独立悬挂,一、二桥装有双作用筒式减振器。采用双回路气液制动系统和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驾驶室装有独立取暖系统、发动机预热器和三防设备。

有了如此众多的黑科技加持,使得该车能在-40~50c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工作。

可以负载20吨,以最高60公里/小时的车速狂奔。同时该车拥有最大爬坡57度,垂直越障高度078米,越壕宽度338米,涉水深度一米出色能力。这些指标甚至超过同期很多的履带式车辆,充分反映出这款全地形重型卡车的卓越性能。

“苏联人很实在啊。这肯定是军转民的产品,不然这种指标对于一个民用重卡来说有些过剩了。”艾伦威尔逊凑过来和妻子对话,两人交换一个眼神,意思很明显,买下来,看看汽车工业上苏联有什么独到之处。

继续在展会到处转,前方一群围观群众引起了两人的注意,拉着妻子的手挤进去,一辆应该是出租车的小型轿车是引起参观者围观的元凶,听着苏联人介绍,这是一种透视出租车,好像是普通出租车的拉长版,样子十分奇特,这是引起围观的原因。

艾伦威尔逊也感到新奇,但他倒是不感兴趣,因为他记忆中这种样式的出租车后世没有见过,应该是属于概念车的范畴。

最终艾伦威尔逊在一排苏联产照相机面前停下了脚步,他想起来了一件事,苏联在光学产业上的技术来源于德国,而德国是欧洲光学产业最强的国家,在这个时代比日本还强的多,苏联的光学技术应该是来自于站前和德国合作时期。

和现在的德国光学就算是无法相比,也应该不会差很多,被柯达弄的很难看,不是这个时代的事,而是苏联晚期才出现的场面。

“怎么了?”帕梅拉蒙巴顿走过来,也看到了一排摆设的照相机,对她来说可以享受到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并不知道丈夫关心什么。

艾伦威尔逊已经拿出来平时就带在身上的小笔记记下来,“准备对苏联下照相机的订单吧,德国的产品太贵了,这个领域苏联比德国可靠。”

苏联这个国家不是什么都短缺,计划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人的需求,一些产品苏联是缺乏的,但也有一部分产品苏联是过剩的很夸张。这个时代的照相机,就是苏联很过剩的一个产品。

苏联当初的发家都是靠彷制德国老光学技术而发家致富比如蔡司、徕卡这些。最终开始了要打死原创的征途,事实就是苏联山寨发家致富后,生产的照相机是德国产能的十倍,这个品牌相机后期被苏联命名为“基辅”,理所当然的,这种照相机因为庞大的产能,成为了人民的照相机。

这种好东西应该冲出苏联走向世界,只是放在苏联国内太可惜了,贸易嘛,就是为了取长补短,这也是这一次苏联商品展会的目的。

连无上权威都在随时随地为了英国公民谋福利,同时进来的五处便衣不向他学习也好意思?自然都有样学样,把感兴趣的商品都记下来。

隔了一天,苏联商品展会就衝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报纸上的苏联商品图片,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展会还要持续一个星期,在舆论上的发酵,引起了更多人前往苏联的展厅。

艾伦威尔逊拿着五十多项分类商品,从机械手表到照相机、儿童玩具、到重型卡车、乃至于灯具,各种不不相干的商品清单,敲开了唐宁街十号的大门,和首相哈罗德威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