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66章(1 / 2)

加入书签

演播室的采访还在继续,主持人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关于在女性问题上的辩论,大臣的话似乎有些被误解的地方。”

“我绝对支持妇女权益的保障。”麦克米伦的回答斩钉截铁。

“可大臣似乎对尼克松的话表达了赞成态度。”主持人继续不依不饶的进行追问。

“不,我并不赞成。”麦克米伦把自己的责任推卸一干二净,不知道是不是曾经去过四川学习过国粹,“恰恰相反,我对尼克松先生的话有所质疑,并非全盘赞同其看法。”

在涉及到支持率的重大问题上,一个政客是不会犯错误的,艾伦威尔逊对麦克米伦的表现感到欣慰,虽然出卖了尼克松。

看来他之前在准备采访的时候,没有拦截这个问题,还是起到了应该有的效果。

在自己面对女性选民指责和尼克松面对女性抨击的问题上,老道的外交大臣更加倾向于后者。

莫斯科,苏联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当赫鲁晓夫表示要访问美国的时候,福尔采娃眉头微皱,但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个已经离开莫斯科的男人提醒过她,当年维护赫鲁晓夫的举动只是不符合苏联的政治,看看朱可夫的下场就知道了。

但在苏联有一个人政治嗅觉十分老道,那就是勃列日涅夫,本想发言的福尔采娃看到勃列日涅夫没有说话,她也没有发言。

“我们不知要访问美国,而是访问一些重要国家。”赫鲁晓夫看向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葛罗米柯同志,制定出来一个周密的行程。”

“赫鲁晓夫同志,我们一定会把事情做好。”葛罗米柯点了点头,应付过了来自于第一书记的目光,“我相信到时候一定会震惊世界。”

人家都是关注什么世界命运的大事,像是艾伦威尔逊也有自己的工作,在费雯丽和奥黛丽赫本关怀下,百忙当中还要为外交大臣麦克米伦擦屁股。

通过正式和私下的渠道,向尼克松澄清误解,麦克米伦自己痛快完了,不尊重女性现在全推在尼克松身上了,这可能会影响到英美特殊关系。

外交渠道的澄清很正式,私下场合麦卡锡得到的独家消息,就十分劲爆了。

因为美国会反对

身为麦卡锡的朋友,艾伦威尔逊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虽然麦卡锡是一个讨厌的爱尔兰人后裔,但现阶段麦卡锡还是他的朋友。

他也相信尼克松作为老牌政客,能够度过这一关,不然对不起这么多年的官场生涯。

当然他也不能让外交大臣麦克米伦闲着,关于英属肯尼亚四五十万印度裔未定移民问题,现在必须让麦克米伦亲自关注了。

虽然这是一个难题,但大臣本身就要有解决难题的能力,谁让选民都是这么认为的呢?

如果麦克米伦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支持率可能会下降。

如果麦克米伦解决了这个问题,工党则可能抨击麦克米伦排外,是一个种族主义者。

而战后反对元首那样的人出现成为各国共识的环境当中,种族主义者带来的压力一点,一样是一个千斤重担,不管怎么选择,似乎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这是艾伦威尔逊在前任外交大臣任内故意留下的遗留问题,现在正好交到麦克米伦手里。

至于麦克米伦的质疑,艾伦威尔逊的回答是,他也是刚做外交部常务次长,一些工作还不熟悉,屁股没坐热,大臣就换人了。

有赖于多年的努力工作,当英属联邦国移民大举涌入英国的之前,英国本土工人阶级已经开始买车和出国度假。艾伦威尔逊一直为马来亚的阳光沙滩打广告。

自然吸引大量英国移民去定居是不太可能的,英国人如果要移民的话,还是倾向于五眼联盟,不过近年来的主要移民地点是澳大利亚,尤其是西澳大利亚州首府珀斯。

“艾伦,你在莫斯科可是大出风头。”任职于内政部的马金斯一脸赞叹,暗示艾伦威尔逊抓住了一个好机会,现在英国乃至于全世界都在讨论厨房辩论。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艾伦威尔逊看着老朋友,心说你不知道我刚刚把印尼打包出售给莫斯科了,换取这么一次出风头的机会。

不过英国谈不上吃亏,艾伦威尔逊这么做,还是为了英国着想。如果冷战的大获全胜是以美国独吞所有利益为结果的话,他希望冷战在打两百年。

至少大敌当前,美国在怎么也不会对盟友隔三差五就收割的,当然日本是一个例外。

艾伦威尔逊大出风头,马金斯自然出现是过来稳固人脉关系,“不过我也听说,一些人对苏联指出解除封锁,放开更多贸易的呼吁觉得有道理。”

“有什么道理,苏联那种国家不可信。”艾伦威尔逊轻哼一声撇嘴道,“苏联所主张揭开贸易的一部分,只是对苏联有利的一部分。苏联敢全部开放东欧加他自己的市场么?连带必须承认所有知识产权,不得在偷偷摸摸的的进行逆向工程。苏联不敢,所以对苏联的封锁还要继续,进口一些农产品原材料可以,其他想都别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