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7章(1 / 2)

加入书签

连德国恢复了都不服法国,就算已经设想德国已经恢复了,加上德国的军力,好像对抗苏联也不行,和苏联对峙没有美国是不行的。

艾伦威尔逊可没有天真到,认为英法两国恢复了就能和苏联一较高下。

就算是真的把美国排除出去了,那就会变成英法被美苏随时敲打。

他知道欧洲军的想法绝对不是皮埃尔个人的一时失言,肯定已经在法国政府内部有声音了,实际上欧洲军的概念也不是二十一世纪才出现的。

至少在欧洲出现过两次欧洲军的声音,第一次就是战后初期,法国倡导的欧洲军。

想要制止美国在欧洲的影响扩大,第二次是冷战结束之后的九十年代初,已经建立起来了一支五万人的部队。

两次都没有成功,更何况现在英法还没恢复呢,还是等着美国代表团抵达光荣的巴黎比较好。

北约能不建立当然是最好,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只把美国的军队局限在德国境内都算是一个胜利,牺牲德国别让其他欧洲国家被美国绑架也可以接受。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连同法国一起牺牲,反正戴高乐上台会把美国人赶走的,这个恶人还是法国人比英国更加适合。

经过一番利益交换,回到大使馆的艾伦威尔逊给伦敦发电,表明已经和法国取得了共识,确定了共同要饭的立场,盟友要比敌人多,人口多的要比人口少的多。在这个两个前提下,英国肯定会得到最大的一份。

十二月十三日,美国代表团抵达巴黎,十九国代表在机场进行等待,等到美国代表团出现的一刻,各国代表齐声欢呼。

“不过是一群要饭的,弄的好像有什么亲密关系一样。”艾伦威尔逊对着身边的丹尼尔撇嘴道。

丹尼尔刚想要点头,一阵风飘过艾伦威尔逊已经消失在了眼前,下一刻艾伦威尔逊体现了大英帝国的风范,和到达的美国人握手,口中不断地说什么英美特殊关系,什么血浓于水,鲜血凝成的友谊等等……

其他国家提亲密关系就是跪着要饭,我们大英帝国就不一样了,英美是真的有特殊关系。

至此,美国代表团终于姗姗来迟,到达了光荣的巴黎,以救世主的姿态来应对这些臭要饭的,这里谈完,国内就会推动法案通过,正式开始对欧洲进行援助。

在当天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美国人以一贯以来的道德理想包装本次援助的意义。同时表示希望苏联也不要小气,完全可以出席,大家坐下来好好谈谈,一起恢复欧洲的繁荣云云。

此番虚假的谎言结束之后,就到了英法两国的戏份了,法国代表皮埃尔直接站起来,怒斥苏联对欧洲和平的破坏,如果苏联不停止有敌意的行为,比如在近东地区的扩张政策,法国会坚决反对苏联的加入。

皮埃尔的话音刚落,艾伦威尔逊站起了起来,对在场的各国代表示意之后,走到了讲台上,进行了本次会议的演讲,“从任何角度上来说,目前的苏联都不符合自由世界的定义,守护文明世界的精神所在,比所谓的金钱更有价值。苏联必须放开对东欧国家的监管,在联合国的监督下,让东欧国家重获自由。苏联思想的泛滥,以及带来的暴力事件让欧洲各国深受其害,在这种思潮不被遏制之前,谈及合作是没有意义的。”

“为此英国和法国的态度一致,必须无条件开放市场,进行自由贸易以及政治改革,不然英国反对任何类似的国家展开援助。”

艾伦威尔逊的声音在大厅中回响,传入各国代表的耳朵中,芬兰、南斯拉夫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闻言之后都勃然变色,大厅也变得嘈杂起来。

互相拆台的会议

这话不是艾伦威尔逊自作主张,而是美国自己说不出口,借着英国的人嘴正式堵死苏联加入马歇尔计划的途径。

他也只不过是按照美国人的剧本走罢了,不过不同的地方在于,作为一个工具人也是有情绪的,艾伦威尔逊说话的时候,对苏联的敌意分外的明显,简直就是丘吉尔本人在发表讲话。

连带着对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以及芬兰表达了不信任,当然这不能过于直白的表达想要把这四个国家踢出去的态度,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

于是这四个国家当中的软柿子芬兰,就被艾伦威尔逊挑选出来着重抨击,挑选芬兰主要有两点,第一芬兰并不是苏联体制的国家,抨击起来比较没有心理负担。

第二就是,芬兰虽然不是苏联体制的国家,现在却对苏联唯唯诺诺,比较适合用来做靶子,牺牲它一个还可以表明大英帝国的严正立场,假装自己还很有影响力。

“芬兰化是欧洲所有自由国家,要竭力避免的下场。”艾伦威尔逊大声疾呼,对着众多国家的代表,以恳切的言辞说明,一定要保护自己的主权,不要被苏联人拿走了。

芬兰化指的是一个弱小的国家近乎无底线的听命于强大的邻国的政策决定,基本上属贬意词汇。类似芬兰和苏联两国之间的关系。

虽然这个词汇是联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