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3章(1 / 2)

加入书签

“爵士,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在巴伦爵士面前,艾伦威尔逊劳心劳力却不贪功,表达为了大英帝国,哪怕是流血流汗也在所不惜的觉悟,体现了帝国公务员的优秀品质。

有了巴伦爵士的首肯,这一次龙骑兵的目的就算是达成了,蒙巴顿总督没有必要知道这件事,总督正在享受着愉快的锡兰假期,这个时候不适合打扰。

承担接待工作的艾伦威尔逊,和来到英属印度的客人睡在一起,这有什么可说呢,只是体现英德亲密关系的一种方式,估计读者也不会感兴趣……

“知道你是一个职业女性,但是也不要过于劳累了。英属印度这边的事情完结,我就回欧洲看望你们。告诉安娜,我非常想念她。”

艾伦威尔逊对待龙骑兵还是很好的,他对待女人从来都是这样,处在一个丈夫同等的地位进行关爱。以朋友角度关爱的人倒也不是没有,大概和前者数量差不多,也可能是前者更多一些。

在德国人离开之后,他的接待工作仍然没有完结,因为丘吉尔在成功让蒙巴顿总督认清现实之后,在锡兰呆了一段时间,就返回了新德里。

表示他要回国说明英属印度的情况,而且以丘吉尔的年龄,确实也不适合长期呆在国外。

“国家的未来总是让我忧心忡忡。”丘吉尔对着巴伦爵士和艾伦威尔逊道,“当今世界大英帝国面对的最大的威胁,毫无疑问就是苏联。”

艾伦威尔逊眉毛一挑,仿佛听见了丘吉尔抑扬顿挫的呐喊,“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已经拉下了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

“你们是不是也同意我的看法?”丘吉尔用期待的目光看着眼前的两人,其实来一趟英属印度对于丘吉尔来说,并不是没有收获,他在这里找到了当首相的感觉,各界人士纷纷慕名而来,比做首相的时候还要忙,只是没有首相的权力。

“啊?是的,议员的话震耳欲聋。”艾伦威尔逊昧着良心站在了丘吉尔一边。

但心里他还是希望艾德礼首相,能够稳定住局势之后再考虑其他,就现在英国欠了美国一屁股债的情况下,本身内力不足,跳的太高还真不是什么好事。

要是无债一身轻就好了,那时候冷战再正式开始,大英帝国的回旋余地会大很多。

三月十五日,在英属印度呆了两个月的丘吉尔,正式踏上了回国的飞机。

一九四七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对于英属印度的全体公务员来说,胜利已经遥遥在望,只需要咬紧牙关就行了。

虽然表面上还摆出和英属印度共存亡的样子,但是已经有不少资深公务员正在安排退路,英属马来亚固然在考虑的范围之列,不过对于大多数资深公务员来说,因为伟大首相艾德礼的国有化产生的大批国有企业,似乎是更好的去处。

就在四月份蒙巴顿总督结束休假后,不丹锡金尼泊尔的消息也传了回来,非常愿意在大英帝国的见证下,和现在的英属印度,未来的印度保持和睦、和平的关系。

艾伦威尔逊把这个回应泄露给了报纸,开始通过舆论对国大党施压,到底是什么态度,赶紧表态。

不丹锡金尼泊尔

在各大报纸上的报道,是关于不丹、锡金、尼泊尔和未来的印度共和国共存的问题。

当然这都是表面,主要的内容还是从甘地开始讲起,以非暴力运动为内核,顺便表示总督府对印度和几个小国的友好磋商持乐观态度。

甘地的圣人人设固然是把大英帝国恶心够呛,但任何一件事都要分好坏两面。

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规律,圣人人设让大英帝国如鲠在喉,同样也让印度人对圣人的形象深信不疑。

今天就是英国,让甘地本人体会一下几十年来,英国看待他的感受。你不是圣人么,圣人应该不会效仿帝国主义的行为,一定会给这些小国和平保障吧?

在总督府开足马力的造势下,不丹锡金尼泊尔的代表出发,即将到达新德里的新闻,成了人们街头巷尾的议论焦点。

艾伦威尔逊其实并不知道甘地对周边的几个小国是怎么想的,毕竟这个人间圣人的脑回路不好猜测,但他知道,印度的国大党高层以及知识分子阶层,大印度联邦的想法是一直存在的。

这从尼赫鲁蹲监狱的时候就在著作中写出有声有色的大国,就能看出来苗头。

尼赫鲁的心中一直隐存著一个“大印度联邦”计划,期望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甚至更大的国家或地区纳入“大印度联邦”。他断言“小的民族国家注定要灭亡的,它可以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区苟延残喘,但不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

印度民族为主体的大印度联邦计划,在国大党与印度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里还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个大印度联邦,还包括了世界屋脊。

印度人对世界屋脊的想法,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