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53章(1 / 2)

加入书签

这些对大明纺织业的冲击也是非常巨大,抢走了很大一部分的海外市场,甚至于返销回大明帝国,冲击大明本土的市场。

按照传统的观念,大家都看好纺织行业,大量的投资在其中,形成了现在的巨大危机,并且这个危机已经开始逐渐的凸显、暴雷。

“一旦大量的纺织企业倒闭,到时候必然会迎来一波失业潮,城市将变得更加混乱,同时银行的贷款也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

“很多的银行可能都将因此倒闭,尤其是那些小银行,大量的失业也会牵连到其它的行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这样的局面到底该如何去挽救?”

王守仁头疼无比,尽管现在还没有正式的爆炸开来,但是种种迹象都已经表明了这场经济危机很快就将到来,到时候大明帝国所将要面对的问题将会无比的严重。

纺织产业是大明帝国最为重要的产业,大大小小的纺织工厂数不胜数,从业的人数足足有几千万人,并且这一部分从业的人员,基本上以女性居多,很多女性也只能够找到纺织厂里面的工厂。

这是现在大明社会大家普遍觉得是可以允许女性去从事的行业,你要是在饭店、酒店里面招女服务员的话,大家就可能会觉得你不行,只有青楼楚馆才会有女人当服务员什么的。

这个时期,女性可以从事的工作种类和岗位都非常的少,纺织业就是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一个,因为厂里面都是女性,再加上自古以来男耕女织的传统,所以这是大家都认可的。

一旦纺织业暴雷的话,到时候大量的女性就要失业了。

限制海外藩国、殖民地的工业发展

王守仁头疼无比,纺织产业关系重大。

尽管现在的大明帝国发展迅猛,大量的新兴行业都在崛起,但是纺织产业依然是很重要的一个行业和领域。

“要是刘晋在的话,他肯定是能够想到办法来应付的。”

王守仁又一次的想到了刘晋。

能够让王守仁佩服的人很少,刘晋就是其中一个。

刘晋的才华、人品等各个方面都让王守仁非常的钦佩,尤其是当王守仁自己做到了内阁首辅这个位置上了,他更能够理解刘晋以前所做的那些决策、制定的那些制度是何等的有用、英明了。

别的不说,单单是官员的考核制度,在这个制度之下,官员们需要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自己的业绩上面,只有干出了政绩才能够有提拔的机会。

所以很多的事情,这地下的官员就会想办法的去做好来,修桥铺路、招商引资等等,放在以前的话,手底下的这些官员不仅仅尸位素餐,而且一门心思的只想着拉帮结派、攀关系、勾心斗角什么的。

整个朝堂上下都围绕着这些在转的时候,不仅仅耽误了重要的国家大事,而且还极大的耗费了天子、内阁大臣、六部尚书这些主要决策者的精力,让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真正的思索关系整个国家的大事和方向。

说刘晋懒也好,说刘晋聪明也好,反正在刘晋的这套制度之下,内阁这边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其实并不多,都是大事才会到这里。

以前那些熘须拍马、请安之类的奏疏大大减少,甚至于基本上都已经没有了,所写的内容也是尽量的言简意赅,不再是烂婆娘的裹脚布一般又臭又长了。

王守仁想到了刘晋,想到了如果是刘晋在这个位置上的话,他现在又会如何去处理眼下的事情。

“或许该发个电报给刘晋,也不知道刘晋现在到哪里去游山玩水了?”

“他可真会选时候,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竟然辞官去游山玩水了,我这六十多岁的老头子都在这里拼命的干活,他五十多岁的人竟然就开始游山玩水了。”

“他的人生规划可真是出人意料!”

想到刘晋,王守仁都忍不住直摇头,这个刘晋,总是做一些让人想都想不到的事情。

换成其他人,在五十多岁的年纪,身体又很健康的情况下,那是一定会在内阁首辅这个位置继续干下去的。

更何况天子又非常的信任刘晋,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理由辞官不干的。

可是刘晋就不是常人,他的人生规划就是和别人不一样。

懂得急流勇退也好,还是说会享受生活也罢,总之刘晋就是如此的独特,五十多岁的年纪就开始周游全世界,享受人生和生活去了。

至于权力,说放下就放下了,如此的干脆、爽快,不带一丝一毫的留恋,甚至于这辞官之后,刘晋那是对于朝野上的事情丝毫不闻不问,也都没有给自己这个老朋友写封信什么的过来。

还得要自己发电报、写信过去给刘晋,如果其他人知道了,还会以为自己和刘晋不和呢,彼此都没有什么书信往来。

……

当王守仁在为即将暴雷的纺织行业而发愁,苦思应对之策的时候,另外一边,在京城望月楼这里,大明纺织行业的诸多领头羊们也是聚在了一起,商讨着眼下关系整个纺织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