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47章(1 / 2)

加入书签

这刘洋在大明石油商行里面工作,帮忙打理刘晋麾下的庞大产业,这其实也是挺合适的。

“陛下,内阁首辅刘晋求见。”

这时,张忠走了进来汇报道。

“刘晋?”

弘治皇帝一听,也是微微一愣,这刘晋可是出了名的懒人一个,不仅仅自己懒,还要弘治皇帝一起懒。

这下了班之后,基本上没事的话,那是绝对不会往皇宫里面跑的,这来求见自己,那肯定是有什么事情了。

“宣!”

一旁的张皇后和南洋公主一听有事情也是连忙离开了尚书房。

很快,身穿绯红色衣袍的刘晋就来到了尚书房。

“陛下,今年的冬天气候异常寒冷,足以和前年冬天的气温相比,臣怕明年可能会出现去年的情况。”

刘晋来到尚书房,也是赶紧将自己所担忧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出现去年的情况?”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脸色就变的凝重起来。

去年的时候,又是大旱又是瘟疫的,这给大明可是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这要是又来一次的话,这可就折腾人了。

“陛下,这是臣让各地汇报的天气情况。”

“今年冬天的气温非常低,足以和前年的时候相比,草原省、辽东省暴雪,西部地区多省遭遇大寒潮,气温极其的寒冷。”

刘晋将自己写好的奏疏呈上去,然后也是详细的说起此事来。

弘治皇帝快速的看完奏疏,仔细的听着,面色变的凝重而严肃。

这明年要是又出现大旱加瘟疫的情况,这恐怕到时候又要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损失了,这三年折腾两次的话,也足以将大明朝给折腾的够呛的。

也幸亏是现在的大明朝国力鼎盛、繁荣昌盛,在方方面面都远强于以往的历朝历代,否则的话,单单是去年就足以折腾掉一大截大明朝的气数来了。

欧洲大饥荒

“陛下,严重的气候寒冷,小冰河期异常的气候,这必然会对我们大明造成巨大的影响,臣以为,我们还是应该要尽早多做准备,以备万一。”

刘晋再次向弘治皇帝提起小冰河期的事情来。

从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全球范围内都在逐步的朝着小冰河期发展,其威力影响全球各地,不仅仅是大明这边气候寒冷,各种各样的极端天气频发。

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差不多,欧洲这边的情况不比大明好到哪里去。

根据香港总督这边所汇报上来的情况来看,欧洲地区的气温比起往年来都要低很多,并且在初春开始春耕的时候,天气骤降、骤升,气温变化极大,给欧洲的小麦种植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两年欧洲的情况比起大明来更惨。

另外黄金洲、南半球这边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小冰期时期的极端气候频发,影响很大。

尽管现在还不是小冰河期最厉害的时期,小冰河期最厉害的时候大概是在历史上崇祯朝时期,那个时候连年干旱,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连续七八年大旱的情况,并且伴随着干旱的还有此起彼伏的大瘟疫,连当时的京城人口都锐减了一半以上。

现在距离这个时期还有大几十年的时间,但是小冰河期的威力也已经开始逐渐的显现出来,纵然是酝酿期,它对于全球的气候也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嗯~”

弘治皇帝郑重的点点头,前年的时候如果听了刘晋的话,可能去年的损失就可以更小一些,当时自信的认为以大明的情况,即便是出现什么自然灾害也足以轻松应付。

谁知道大旱可以应付下来,可是伴随着大旱而来的鼠疫差点是让大明朝损失惨重,动荡不安了。

“陛下,臣以为我们现在应该派遣官员去彻查我大明各地官仓里面的粮食数量,掌握各地粮食的储备情况。”

“对于粮食储备不足的仓库,应该及时的从产量地调集粮食进行补充,一旦出现灾荒的情况,各地还可以依靠储备的粮食来应付和度过。”

“其次,继续大力推广番薯、土豆和玉米的种植,这几种作物比较耐旱、耐寒,尤其是番薯,它对于干旱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

“多种植这些耐旱、耐旱的作物,将可以有助于减轻灾荒的影响。”

“第三,贯彻落实瘟疫的防控、防御制度,要求各地官府密切注意本地的情况,一旦发生瘟疫立即启动相关的封控措施,将疫情扼杀在源头。”

“第四,朝廷大力开发两广、琉球、南洋、黄金洲等地,这些地方受纬度低,受寒冷的影响较小,气候也相对稳定,有利于农业的生产。”

刘晋拿出自己准备的另外一份奏疏,向弘治皇帝提出了自己的几个建议。

应付这种极端的气候,最重要的当然是粮食。

根据历史记载,这一次的小冰河期期间,大明处于改朝换代的事情,人口由顶峰时期的近2亿人口锐减到了仅仅只有几千万人的程度,一直到清朝中期的时候,人口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