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99章(1 / 2)

加入书签

只有让他们亲眼看一看大明的机械化农业,他们才会知道原来种地也是可以很轻松的。

“突突~突突~”

伴随着耕地机发出的阵阵声响,机器在广袤的原野上翻出一条长长的带子。

塔拉索夫看着如此高效的翻耕方式,都有些难以置信,忍不住抓起一把泥土来,仔细的看了看。

他们使用锄头翻耕是非常累的,特别是在土地还冻着的时候,泥土粘稠度非常高,每一次的挥舞都需要很大的力气。

种过菜的人都知道,干燥的土壤相对而言还是更好翻耕的,湿润的土地是最不好翻耕的,因为泥土会黏在锄头上面,让你的挥舞变的更加吃力,时不时还要清理一番。

可是再看看眼前的土地,似乎好像根本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强大的耕地机直接将厚厚的泥土翻了出来,丝毫没有任何吃力的样子。

而坐在耕地机里面的武岩,此时此刻竟然在唱着歌,哼着曲,犹如玩游戏一般的看着耕地机走来走去的就可以了,连汗都没有出一点出来。

仅仅只是一会儿的功夫,大一片的土地就已经被翻耕出来了,如此大的一片土地,如果让他们来翻耕的话,锄头都不知道要挥舞多少下,汗不知道要留多少。

大明人呢?

他们仅仅只是唱着歌,看着机器走了几遍,轻轻松松就将土地给翻耕出来,比他们辛辛苦苦翻耕的还要更好、更深,更快。

“上帝啊!这就是大明人种地的方式吗?”

塔拉索夫等人都忍不住惊呼起来,第一次见识到了农业机械化的强大。

大明的春耕4

大明河中龙头镇,伴随着新一天的开始,整个龙头镇重新活了过来。

“卖报~卖报了!”

“天子重视农业,重视农民,重视农耕,对新一年农耕发布重要旨意,要求各地官府务必切实做好春耕工作, 保障春耕机械、种子、燃油等春耕物资的供应,为大明新一年迎来大丰收做好准备。”

“内阁首辅刘公指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稳定的根源,农业稳则天下稳,农业兴则国家兴, 农业关系着大明帝国的兴衰, 农民是大明帝国最重要的人……”

伴随卖报的声音在龙头镇不断的响起, 从一个个大街小巷之中不断的涌出来大量买报纸的人。

龙头镇建立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河中地区已经成为了大明最为重要的粮仓和肉仓,每次到了春耕的时候,大家最喜欢看的事情、听的事情就是看看大明天子和朝中诸公对农民的重视和关心了。

“圣天子还是和以往一样关心我们这些老百姓,关系我们大家伙的生活啊,关心着我们的春耕。”

已经五十多岁的郭老头听完人读完了今日的头条新闻,也是忍不住老泪纵横。

这活了一辈子了,前半生是苦,非常的苦,他是河南人,在以前的时候,别看河南是平原地区,土地多,但绝大多数的土地都是地主士绅还有那些大明王爷的手中,他们这些底层的老百姓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土地。

所以郭老头在前面三十多年的岁月里面, 整个生活都是灰暗的, 非常穷苦,累的要死又吃不饱饭, 甚至于连老婆都娶不到。

后来伴随着移民大军来到了河中地区, 移民到了龙头镇这里。

从此在这里安家落户,很快就迅速的富裕起来,拥有大片的耕地,粮食吃不完,又开始和身边的人一样搞养殖,养牛羊马匹猪,鸡鸭鹅什么的。

生活是越来越富裕了,而且三十多岁的时候还娶了几个老婆和小妾,尽管都是异族人或者是欧洲过来的女奴。

但对于郭老头来说,这足够了,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女人的事情,移民过来一下子就有几个,还生了一堆的孩子,手里面的银子、家产也是越来越多,生活越过越好。

这一切都得益于移民出来,也得益于大明有圣明的天子。

现在弘治皇帝在老百姓的心中可是非常受敬重的,特别是对于他们这些移民来说, 更是如此, 他们的生活在这十多年的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这自从有了报纸, 朝廷的大事都会刊登出来, 弘治皇帝的旨意更是每次都放在了头条上,这每年开春的时候,必然会提到农业的事情,也必然会关心下农民什么的。

这也是郭老头他们这些种地之人每一年最开心的时候了。

“是啊,是啊~”

“看看圣天子说的话,我这一年又充满了干劲。”

李老头也是跟着直点头,他和郭老头差不多大,也是同时期移民过来的,不过是他是陕北人,没有移民过来之前,那叫一个穷啊,穷的叮当响,饿的瘦骨嶙峋。

再看看现在,都挺着一个大肚子了。

“农业是国之根本,农民关系我们大明的兴旺,农业兴则大明兴,农业稳则大明稳~”

王老头跟着有模有样的念了起来,尽管不识字,但是这话,他可记得牢牢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