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57章(1 / 2)

加入书签

“嗯,带着一丝丝煤炭未充分燃烧的香味!”

刘晋是满脸的笑容,尽管眼前的蒸汽机车还完全无法和后世的火车相比,但放在这个时代,它绝对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机器了。

“火车来了~”

“一个崭新的时代终于到来!”

刘晋的目光看向远方, 仿佛看到大明正在朝着一条崭新的高速道路在不断的前进,走向更加辉煌和繁荣的未来前进。

“嗯,埃及运河的股票发行看来还是要排在后面了,第一个要发行的自然是火车股票了。”

接着刘晋就摸着自己的下巴思索起来。

“这第一条铁路修哪里比较合适呢?”

“京津应该是最合适的,京津地区现在是大明最繁华、最核心的区域,这里的工厂太多了,连接京津地区的水泥公路现在都已经快被四轮马车给淹没了。”

“这第一条试运行的铁路还是选择京津线比较合适,不仅仅可以解决京津地区的交通问题,而且还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对于股票发行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积累经验之后就可以大规模的募集资金去修建东西、南北的重要线路了。”

京津线应该比较合适吧?

股票与铁路

弘治十七年的春天过的很快,刘晋非常的忙碌。

天津证券交易所,大明第一条铁路,还有埃及运河的事情,本身吏部的事情等等,诸多事情忙的刘晋晕头转向,几个月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刚刚入夏的时候,天津证券交易所和大明第一条京津铁路的事情也总算是忙的差不多了。

“卖报~卖报~”

“重磅消息,重磅消息~”

“朝廷在天津成立大明证券交易所~”

“京津铁路商行将会成为第一支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商行,任何人都可以在证券交易认筹和购买京津铁路商行的股份。”

伴随着一丝丝的寒意,京津地区再次迎来新的一天,在京津地区的大街小巷,报童们背着大量的报纸走街串巷,一边走一边就大声的吆喝起来。

伴随着报童们的吆喝,整座庞大的城市仿佛一下子苏醒过来一般。

原本街道上还行人稀疏,但很快从一个个角落里面涌出大量的人,这些人迅速的来到这些报童的身边,手里面拿着早已经准备好的铜钱,迅速的将一份份报纸给买走,将这些报纸送到自家老爷的手中。

再接着街道上的行人就多了起来,有匆匆忙忙赶着去上班的,有悠闲无比,手里面拿着报纸准备去茶楼喝早茶、看报纸,与好友谈天论地的。

还有那一辆辆忙碌的四轮马车不断的在街头行进,上面满载着各种各样的货物,显得非常匆忙。

沿街的一间间店铺也是陆续有店小二出来,收起门板,开始准备迎接新一天的生意,至于茶楼这里,很早就已经人满为患了,众多的茶客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手里面拿着报纸,喝茶、吃早点,时不时讨论几句,同时耐心的等待着读报先生的到来。

茶楼的生意算是目前整个京城生意最好、最稳定的了,同时也是整个京城数量最多的商家了,几乎遍地开花,随处可见。

京城的老少爷们也喜欢到茶楼里面喝茶、聊天,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听一听读报先生解读下当天的新闻报纸。

报纸的报道,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受限于自身知识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不一定人人都能够理解报纸上面所报道的内容。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这个时代读书识字的人太少了,故而才衍生出了读报先生这样的一个职业出来。

读报先生一般都是学识渊博又见多识广,不仅仅能够看懂上面的内容,更是要能够博古通今,同时还能够举一反三,联系历史和背景来解读。

唯有如此,才能够对报纸上面涉及到的新闻内容进行深入且详细的解读,让茶客们有所启发和收益,这样才能够带动茶楼的生意,吸引人们每天都来茶楼这里喝茶。

听雨阁是京城最有名气的茶楼,听雨阁的杨先生,也是京城公认的最厉害的读报先生之一,几乎报纸上的内容,他能够举一反三,引经据典,再集合现在大明的情况讲解清楚。

故而听雨阁每天还没有开门的时候就已经聚集了众多前来喝茶、听报纸的茶客,等到门一开,基本上都是没有座位了。

今日和往常也是一样,众多的茶客几乎人手一份报纸,一边看也是一边和身边的人讨论起来。

“这天津挣钱交易所有什么用啊?”

“上面不是说的很清楚嘛,主要就是用来交易股票的,而这个股票就是一个商行的股份,花钱卖了股票,就等于是这个商行的股东、东家了。”

“还有这样的好事?”

“那可不,上面不是写的很清楚嘛,你仔细看看这一段,是不是这样?”

“只不过这在天津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商行,都是非常大的商行,动辄都是上百万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