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43章(1 / 2)

加入书签

“臣以为这样是否不妥,既然都是天子的子民,这唯独鼓励汉民生育,对于生活在我们大明的其它部族来说是否不公平?”

佀钟想了想表示了不同的意见。

这鼓励生育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了,历朝历代都鼓励生育,甚至于奖励生育,每一代帝王和朝代对此事都非常的重视。

也正是因为这种重视,所以华夏才能够绵延几千年,纵然是遭受了一波又一波的劫难,却始终能够迅速的恢复过来,因为自古以来大家都懂一个道理,有人才有一切,而没有人的话,什么都没有。

“不公平吗?”

“臣觉得这很公平。”

“他们这些部族现在愿意臣服于我大明,向天子效忠,并不是因为他们和我们是一条心的,而是因为他们被我们大明强大的武力所征服,他们惧怕我们,所以才不得不臣服于我们。”

“但是一旦给他们机会,他们立即又会和我们兵戎相见,甚至于还会图谋我神州沃土,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还少吗?”

“臣以为,我大明应当进行一次彻底的人口普查,弄清楚我大明到底有多少人口,这其中有多少男女,有多少老幼,有多少汉民,又有多少异族。”

“在彻底弄清楚我大明的人口之后,朝廷应该制定一个政策,详细的将我大明的子民进行划分,汉民应该处于最高的一层,接着就是那些已经受过了教化,一心向着大明,和我们汉民虽然不同血脉,但是有着文化和思想观念上共同的异族人。”

“再接着就是那些已经该汉姓、取汉名,能够说大明话的人;再然后就是那些既不愿意改汉姓又不去汉名,依然冥顽不化的人。”

“制定这样的政策,也是为了区分嫡庶,进行区别的对待,不同的层次之间也是可以互相晋升的,这样就可以促进我大明境内的那些部族之人努力的学习我汉家文化。”

“只要他们学习汉家文化,受过礼教教化,自然而然也就会和我们有着共同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只有那样才可以算是我们自己人。”

“如果不进行区别的对待,用所谓的公平来对待这些部族,就会和历史上一次次上演的事情一样。”

“等待着这些大大小小的部族实力壮大起来,我中原王朝实力弱小的时候,他们又会立即对我们再次举起屠刀。”

“这不仅仅是利益上的冲突,更重要还是因为我们和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共同的习俗和思想,就好像是泾渭之水一样,彼此即便是合在一起,那也是泾渭分明,终究不是一家人。”

刘晋顿时就笑了,臣服于你仅仅只是臣服于你,并不代表着他们以后就不反叛,你将他们当成自己人,他们可是从来都没有将你当成一家人。

刘晋坚信后世诸多学者所提出来的观点,唯有思想、文化上的认同才是最牢固的,大明的版图越来越大,加入来的部族越来越多,如果确立这样的理念,以后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古今中外用无数人的鲜血所验证的一个铁律。

弘治皇帝、刘健、李东阳等人听完也是纷纷点点头表示了认同。

酿酒和养殖业

“听了你的一番话,朕心里面就有底气了,这纵然是我大明的版图、疆域再大,管辖的部族再多,只要按照这几点核心来做,我们也无需担忧什么。”

弘治皇帝看着刘晋,有这样的一个臣子,真是自己的福气和运气,也是大明的运气。

如果不是刘晋,恐怕自己现在还在天天为了鞑靼小王子南下的事情烦恼,还在为了几万两银子的小事情愁眉苦脸,又或者是被户部尚书给怼的半死。

纵然是累死累活了,大明依然还是那个老样子,民生艰难、国库空虚、军备废弛、强敌环绕、外强中干。

哪里会有现在的盛世之景象,老百姓衣食无忧、横扫四方、开疆拓土、国库充盈,国富民强,大明威震天下,四方臣服,远超越历史上的汉唐。

甚至于连弘治皇帝自己,要不是因为刘晋建立的大明医学院,或许弘治皇帝都还不知道自己得了肠痈,过上几年的时间就死的不明不白,被那些庸医给玩死。

现在治好了肠痈,弘治皇帝的身体经过调养,也是越来越好,头上的白发逐渐转黑,脸上红光满面,体重也开始增加,精气神十足。

“是啊,仿佛一下子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又如同醍醐灌顶一般,看清楚了我大明未来前进的道路。”

刘健也是跟着郑重的点点头,他这一次也是很有体会,深感自己的不足。

弘治皇帝让他发言,谈谈看法,他却是拿不出任何的好办法出来,思维始终局限于历史上的一切,无法有开创新的创新决策。

“刘公过奖了,我也只会纸上谈兵罢了。”

刘晋老脸一红的说道,嗯,确实是只会纸上谈兵,也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要不是自己从后世穿越过来,看过很多历史类的,刘晋觉得自己恐怕也是说不出什么东西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