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0章(1 / 2)

加入书签

“如果不是你的信荐,我还真不知道这个郑雄有这样的能力!”马兴笑道,“这是你的推荐之功,我不能掠人之美。”

“我荐了,学士不用,不也是枉然!”张超一笑:“学士,你不让王俊挑头,是因为他出身萧长卿麾下吗?”

“的确有这样一层考虑。而且王俊也升得太快了,这于他而言,也不算是什么好事,压一压,以后再用,更加得心应手。”马兴笑道。

“此人在河北多年,经验是很丰富的。”张超道:“有学士在河北,用不了几年,河北路上,当再现往日盛景。”

“基本恢复,起码得十年!”马兴却是有些伤感,连连摇头,指着前方不远处那些塘泊、稻田、大树的桩子,道:“塘泊可以再挖,田地可以开垦,树也可以移载,但辽人劫掠而去的那些边民,却是再也回不来了。荆王穷十年之力,才培养起来的那些彪悍善战的边民,现在都变成了辽人的奴隶。如今边地百姓,只余下了不到三成,没有十年之力,人丁难以恢复旧观啊!”

两人都是有些唏嘘,任何事情,都是建设困难,毁坏容易。

荆王穷十年之力才做好的事情,只不过短短数月之间,便不复存在。

“辽人狡诈啊,他们愿意退回占领的疆土,少要岁币,但就是不愿意放回这些被劫掠走的边民,想来就是因为如此了!”张超道:“只可惜,官家更在意疆土,而不在意这些边民,如果我们强硬一些,情愿多给岁币也要要回这些边民的话,对以后反而会更好。”

马兴沉默,只是在心中叹息。

在官家看来,这些边民的性命,哪里有他的脸面重要呢!

只是为人臣子,这话,他实在是说不出口。

远处马蹄声声,数骑飞奔而来。

径直到了两人身前不远处,骑士翻身下马,小跑到二人跟前,拱手道:“学士,太尉,辽国漆水郡王的车驾,离此已不足五里!”

两人点了点头,这一次两人来到雄州,最主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为了迎接辽国的正旦使漆水郡王耶律俊。

一般的正旦使,自然不用劳动这二人一齐出动来此远迎,但耶律俊此人实在非同凡响。

先不说大宋这一次的大败,就是拜此人所赐,光是此人在辽国是排第一顺位的皇位继承人,便让马兴、张超二人不得不重视,在大宋,此人那就是东宫太子一般的地位。当然值得他们二人远迎数百里。

“真是想不通,这漆水郡王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来我大宋,不是说他们皇帝的身体已经极为虚弱,随时都有可能驾鹤西归吗?”张超不解地道:“要是他在我们大宋的时候,他们的皇帝一命呜呼了,他远水不解近渴,搞不好这一辈子就只能呆在我们大宋,再也回不去了。那上京道的耶律喜可是一直视其为仇寇的。”

“真要让那耶律喜上位了,我会连浮三大白!”马兴却是兴致勃勃:“最好让张太尉你说中,这耶律俊比耶律喜可难对付多了。一个文能中进士、武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契丹皇帝,想想都觉得有些可怕。”

:入境

在大宋,相当大的一批人,而且还是精英分子,他们认为,大宋能够与辽国对峙如此之久,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辽国内政不修。

辽国的主体民族是契丹人,在大宋人眼中,便是一些蛮夷。但在他们的统治区域内,汉人,却占了绝大多数。

最初的时候,契丹人视汉人为奴,予取予求,基本上没把汉人当人看,这便使得其统治区域内的汉人群起反抗,一波又一波,此起彼伏。

虽然这些反抗最终都被镇压了下去,但也让辽国疲惫不堪。这让辽国的统治者们看到了一个事实,再这样搞下去,只怕辽国要被活活的拖死。

接纳汉人,便允许汉人进入统治阶层,便成为了一个既定的国策。

但想要实施这个策略,却又受到了其主体民族中的那些顽固派们的反对,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之下,便诞生了两套体系,一套对契丹人,一套对汉人。

南院北院便由此而出现。

南院便是以汉人官员为主,相对北院自然就是契丹人了。

这几百年下来,两边各司其职,倒也相安无事。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辽地的汉人实力,是愈来愈强了。比起契丹人,汉人更加擅长于生产、积蓄,时间越长,这个优势便会越大,特别是当这些北地汉人受到契丹人影响,亦是从小弓马娴熟,悍勇之极。

北地汉人是越来越富裕了。

而相对应的,则是普通的契丹人,却是越来越穷了。

作为主体民族的契丹人,自然是看不起汉人的。

但你让一个穿金戴银,吃香的喝辣的汉人对于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契丹人产生什么尊敬之情,自然也是扯淡的。

矛盾,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诞生了。

有时候,这样的矛盾是小打小闹,但有的时候,则会上升到朝堂争斗,每一次,都会引出偌大的风波,搞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