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章(1 / 2)

加入书签

同样是宽阔魁梧的身材,同样的是一脸浓密的大胡子。

那是萧定的祖父,前枢密院的同签枢密院事萧鼎,陈规的老前辈了。

萧鼎当同签书密院事的时候,他陈规离这个位置还远着呢。

北疆果然是磨练人啊,区区五六年功夫,便将一个少年给砥砺成了如今的模样。

陈规在心里感叹道。

“相公!”看着陈规发楞,萧定有些惊讶,又叫了一声。

陈规一下子回过神来,笑着摆摆手:“看到长卿你,倒是想起了你的祖父,萧枢密了。萧枢密有孙如此,泉下有知,当无比欣慰啊!”

听到陈规提到祖父,萧定赶紧躬身道:“不敢。”

“坐吧!”陈规笑着指了指一边的椅子。

“相公面前,那有末将的位置!”萧定摇了摇头。

“你可是我皇宋的大功臣。”陈规道:“历年以往,我们皇宋总是被辽人压得喘不过气来,你可知道每年辽人的正旦使来的进候,那叫一个耻高气扬,今年他们的正旦使大概也快要到了,我们总算是可以扬眉吐气一回了,单凭这一件事,本官的面前,就有你的座位。”

“侥幸立功而已。”

“可不是侥幸。”陈规摇头道:“再者,你是萧枢密的孙子,萧计相的儿子,与一般军将,那还是不同的,坐,坐下说话,你是从小读书的,比那些粗鲁的厮杀汉自是不同的,我想听听你对北疆的看法。”

萧定这才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

别看陈规的模样和蔼可亲,但实际上坐在这个位置上的那人,那个不是杀伐果决?真要是话不投机或者犯了忌,那可不是玩儿的。

一边等待着陈规发问,一边在脑子里整理着思路。

陈规这样级别的人,不会泛泛而问,每一个问题必然有着很明显的针对性,自己要是某个问题说错了,是很有可能影响到陈规的看法,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萧定可不敢有丝毫大意。

正如陈规所说,自己不是普通的兵将。

萧氏本身,就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北疆另外十一军,战力比诸你广锐军如何?”

果不其然,陈规第一句话,便直捣问题的腹心。而且,这也是极不好回答的。

不但容易得罪人,而且还容易给人留下自己狂妄的映象,看不起同僚,可不是什么好事。

但萧定又不愿意说谎。

“荆王殿下在河北路,近三年来,举行了三次军中大比,河北路十二军都鳞选精锐参加,广锐军侥幸三次,马步军均得第一。”

陈规看了一眼萧定,呵呵地笑了起来。不愧是读过书的将军,说起话来果然是滴水不漏的,既不愿意妄自菲薄,却也面面俱到。这样的大比,朝廷自然是有资料的,萧定不说,他也知道。

但这里头的道道,陈规岂有不明白的。

这样的大比,各部军兵,肯定是选了最好的士兵,也就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将军亲兵参加。可即便如此,萧定所部能连续三年夺冠,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陈规在见萧定之前,大略还是看了萧定的资料的,这三次大比,自然也是重点,从事后报功请赏的名单之中,陈规讶然地发现,萧定每一次带去参加大比的部将与士兵都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萧定的广锐军,不存在亲军一说,所部近三千人,几乎全都可比拟其他部的将领的亲兵。

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主战不等于现在就战

陈规嘴里在笑着,但脸上却殊无笑意,眼中更是一片冰寒,逼视着萧定。

即便是萧定不是一般的将领,心中也是发虚,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去。

“长卿,你与我说实话,其他十一军,能拿出多少像你广锐军一样的部队!”陈规缓缓地道:“想清楚了再说,你要知道,你所说的话,很有可能会影响我的判断。”

这近乎于威胁的话语,让萧定陷入到了长时间的沉默当中。

陈规的地位非同一般,西府之首,他的决定,的确能够影响到朝堂之上的大政方向。

心中突然闪过了崔昂。

萧定已是有了决断。

抬起头来,道:“好教相公知道,其他十一军具体情况我是不清楚的,但我推断,至少每军不会低于一千人左右。”

陈规闭上了眼睛,缓缓摇头,半晌才道:“河北路十二军,这可都是禁军啊,拿得是第一等的俸禄。可现在,居然能拿得出手的,居然就只有这么点人?不超过一万五能够上得了台面吧?五万禁军主力,居然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萧定沉默不语。

“长卿,看得出来你很矛盾,是什么让你又突然决定了与我说实话呢?”陈规笑问道。

萧定道:“因为崔枢密。我怕他会在河北大动干戈。”

“你萧长卿不一直是坚定的主战派吗?”陈规大感兴趣:“崔怀远这样的人去河北,岂不是正中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