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2章(1 / 2)

加入书签

还来啊!

韩继思双眸微张,心里惊呼起来。

天子这到底是要干什么啊!

一个派驻监察制度。

一个改动京察和大计制度。

这两件事情,就够叫韩继思压力倍增了,若是再牵扯到地方的话,那他真的承受不起啊。

关键是事情堆放在一起,叫他根本无从下手啊。

“当然,这还只是朕的一个想法,等上述两项事宜落实后,再择机推动落实。”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

“朕有意在各道之上,设立巡视钦差制度,每年都察院这边,要不定期的前去大明各地治下,巡视各地官场,查看吏治情况。

此项制度,可以说是和大计制度的互补。

详细的事情怎么做,朕有一些想法,都写了下来,韩卿一并带走,根据国朝的京察和大计制度,拟定相应的章程,先呈递到御前。

另外朕给韩卿所讲的这些话,希望韩卿先保密,等到确定要落实了以后,再一一公布出来。”

“臣领旨!”

觉得有些凌乱的韩继思,此刻没了别的想法,他只想尽快离去乾清宫,回到都察院那边,好好的梳理下思绪。

若是天子所讲的这些制度,都能一一落实下来的话,那围绕着大明官场风气和吏治,必将会有着显著的改变。

并且这件事情做出来以后,都察院的职权和地位,必将会大大增加,当然韩继思也能想象到,到时的都察院,只怕会被彻底孤立起来。

但面对天子这样的态度,还有那看似商讨实则强压的姿态,韩继思心里同样明白,这些事情,纵使是他不去做,那天子也会寻找其他人去做。

天子的帝王心术,真是愈发的可怕了啊,但这对大明来讲却是件好事啊,总比叫厂卫介入的好啊。

又糊弄朕?!

崇祯皇帝现在要避免的事情,就是无缘无故的杀人,纵使这天下的贪官污吏、家贼硕鼠众多,崇祯皇帝也要手握大义,杀的天下心服口服。

历史上的那位仁兄,为何都那般勤政克己了,还过得极为勤俭,但大明依旧没改变败亡的命运?

最为重要的一点,不就是该杀的,该罢黜的,没有做到极致,不该杀的,不该罢黜的,却杀了不少。

没有担当的大明天子,想解决大明的顽瘴痼疾,就算是玉皇大帝来了,也没办法挽救大明。

“皇爷……阜财坊重建一事,孙府尹已经奉了口谕。”韩赞周边走边说,对乘坐龙辇的崇祯皇帝说道:“另孙府尹呈递的奏疏,言能否用崇文门税关之银,用于……”

“允!”

闭目养神的崇祯皇帝,开口道:“司礼监批红吧。

另外给王伴伴说一声。

顺天府所接管的重建、整修事,所需一应砖石、木料等,内厂要全力保障好,用价也要最低,但质量必须要有保证。”

“喏!”

随着摊子的铺开,手里攥着大把银子的崇祯皇帝,已不像先前那般窘迫,为了几万两银子,几十万两银子,而忧愁到睡不着觉了。

都当大明天子了,就算遇到的问题再多,那也不能委屈自己,还有后宫的一大家子吧?

再怎么艰苦朴素,朝中的那帮文官,也不会真的心疼你。

当前所保持的这种势头,是崇祯皇帝极为喜欢的,或许之后爆雷的问题会不断出现,但他也具备处置突发状况的能力和条件了。

“臣等拜见陛下!”

在韩爌、温体仁他们的山呼下,崇祯皇帝来到了他此行的目的地。

“都免礼吧。”

崇祯皇帝伸手示意,朝着文华殿内走去,韩爌几人相视一眼,便跟着天子一同走了进来。

“徐卿,眼下京通贪污案,进展的如何了?”

崇祯皇帝一甩袍袖,坐到龙椅上,看向徐光启说道:“时至今日,有司竟没有一封奏疏,呈递到御前。

你们内阁这边,到现在,也就呈递了一封奏疏,这件震惊朝野的事情,难道非要等着朕出言催促,才打算告诉朕吗?”

京通贪污案,当初钦定三法司会审,在知晓内阁所定之人后,崇祯皇帝就算彻底不抱希望了。

非尚书、京卿级官员,叫所属的三把手组建的三法司,由此可见这件事情,谁都不想把事情闹大。

尽管在明确此事时,徐光启提出了质疑和否决,但韩爌、成基命他们,却是赞许这件事情的。

“启禀陛下,三法司会审一事,臣目下了解的并不多。”

在韩爌、成基命几人的注视下,徐光启上前作揖道:“臣在这段时间,都在和孙尚书负责筛选良臣干吏,将京通二仓所缺一应职官不齐。

尤其是京、通分设的坐粮厅,亦在完善相应的职权……”

徐光启这答非所问的回答,叫韩爌、温体仁、成基命等一众阁臣,皆露出了各异的神情。

对徐光启所讲之言,崇祯皇帝在此之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